学以致用的“语文”教育——教育分流的对比
发布时间:2014-10-29 浏览次数:1616
新加坡的英语与中国的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。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教育系统的多样性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与考试的灵活性上。
教学分流的对比
新加坡的英语教学分为两种层次:每位学生必学的基础英语与选学的英国文学。
这种分科方式颇像国内高中的文理分科与选修制度,不同的是这种制度在新加坡中学起始年级(相当于国内的初一)就已经开始实施了。这样做的目的,无非是为了让学生有更早的选择机会。
总的来说,基础英文教育更多的属于国民基础教育范畴,而英国文学的学习才是真正对文学的研究。这是与国内的语文教育不大相同的地方。
对于国内的语言课程,学生(高中课改实验区除外)一直到高中毕业,学的都是一样的内容,包括了基础知识、阅读理解与写作等,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古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。
不同于中国式的“一本教科书,千万人共读”的教学,新加坡的英语教学更加人性化,更加紧扣不同学生的需要,所以才出现了以上所提到的分流学习。
相比之下,后者的安排似乎更加强调语文的工具性: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文学家,大多数人更需要把语文当作一种生存的工具。撰写求职信、投诉信、工作报告、自我介绍,等等,无不需要语文学科来培养。
新加坡的英语课程分流便是应了这两类人的需求——类以文学为兴趣,另一类以英语为工具。
攻读文学的学生主要研究的是文学创作。他们通常要在一个学期内研读指定的一两本文学著作,对其中的思想内涵、修辞手法、特色、结构等作深入地理解。老师上课时和他们讨论的内容也是关于此书的文学、历史等方面的价值。学生经常会十分积极地进行各种文学创作。
不同于文学课程,基础英语课程则更加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表述的清晰、明了,颇像一门理科课程。
写作侧重议论文这一文体,其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为社会关注的热点,所以学生的作文不仅必须有自己的观点,更需要有实例作为有力的论据。作文中最忌的便是作者态度的模棱两可与内容上的夸夸其谈。
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中,老师除了会设置一些基础的,便于理解文章内容与手法的问题外,还有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社会环境与实际履历,评论所阅读短文内容的讨论题。这些都无疑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养成辩证思考的习惯,这对他们日后的生活、工作有极大的帮助。